站点logo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传统文化 > 成语大全 > 口似悬河典故出处介绍

口似悬河典故出处介绍

时间:2019-02-15 12:04:02来源:本站整理作者:灿烂海滩阅读:

张松表面上是刘璋的部下,但背地里一直在帮刘备。原本张松是想同曹操结交,结果曹操根本就不搭理他,还羞辱了他一番。此后张松便怨恨曹操,回去后连忙劝告刘璋,让他和曹操断绝来往,转而拉拢刘备。不过此后张松却成了刘备入蜀的功臣之一。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“口似悬河”,就和张松去拜见曹操有关。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背后的典故故事,一起来看看吧。

口似悬河典故出处介绍

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回,发生在张松出使许昌期间,相关人物分别为张松、杨修和曹操。原文如下:

(张松)遂将《孟德新书》,从头至尾,朗诵一遍,并无一字差错。修大惊曰:“公过目不忘,真天下奇才也!”后人有诗赞曰:“古怪形容异,清高体貌疏。语倾三峡水,目视十行书。胆量魁西蜀,文章贯太虚。百家并诸子,一览更无余。”当下张松欲辞回。修曰:“公且暂居馆舍,容某再禀丞相,令公面君。”松谢而退。修入见操曰:“适来丞相何慢张松乎?”操曰:“言语不逊,吾故慢之。”修曰:“丞相尚容一祢衡,何不纳张松?”

口似悬河典故出处介绍

操曰:“祢衡文章,播于当今,吾故不忍杀之。松有何能?”修曰:“且无论其口似悬河,辩才无碍。适修以丞相所撰《孟德新书》示之,彼观一遍,即能暗诵,如此博闻强记,世所罕有。松言此书乃战国时无名氏所作,蜀中小儿,皆能熟记。”操曰:“莫非古人与我暗合否?”令扯碎其书烧之。修曰:“此人可使面君,教见天朝气象。”操曰:“来日我于西教场点军,汝可先引他来,使见我军容之盛,教他回去传说:吾即日下了江南,便来收川。”修领命。

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,面对汉中张鲁的严重威胁,益州别驾张松建议刘璋结交曹操。但当张松奉命来到许昌后,因言语不慎引起曹操不快,加之张松长相猥琐,曹操拂袖而去。为了解恨,张松凭借自己过目不忘的本领,硬是当场将曹操所写的《孟德新书》背了下来,并一字不漏地说出,还故意告诉杨修此书是战国无名氏所作。此举令杨修非常惊讶,便汇报给曹操。后来曹操再度与张松见面,却又被张松羞辱一番。最终,张松返回途中便投靠了刘备。

口似悬河典故出处介绍

本文要介绍的成语,是杨修口中的“口似悬河”,意为讲起话来滔滔不绝,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,形容能说会辩,说起话来没完没了。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《世说新语》中的“郭子玄语议如悬河写水,注而不竭。”

张松与曹操会面,这是历史的真实,但小说的描述中有两点与历史不符。首先是双方见面的时间和地点。据《三国志·刘二牧传》载:“璋复遣别驾张松诣曹公,曹公时已定荆州,走先主。”这就清楚地表明,两人见面的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赤壁之战期间,而非小说所描述的关中之战以后,地点是在荆州而非许昌。

口似悬河典故出处介绍

张松代表刘璋真心实意去巴结曹操,为何最终却不欢而散呢?《三国志·刘二牧传》中的记载较为简单:“不复存录松,松以此怨。会曹公军不利于赤壁,兼以疫死。松还,疵毁曹公,劝璋自绝。”而该传注引《汉书春秋》则一语道破关键:“张松见曹公,曹公方自矜伐,不存录松。松归,乃劝璋自绝。”如果套用一句现在的流行语就是曹操太过嚣张,怠慢了张松,令张松非常气愤。

不幸的是,就在张松身处荆州期间,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吃了败仗,这更让张松觉得曹操有点靠不住。故此,张松回到益州后,立即建议刘璋结交刘备。至于为何要结交刘备,其中有个非常关键的原因。赤壁之战后,曹操势力几乎退出荆州,与益州相邻的荆州几个郡都在刘备的手里。不与刘备搞好关系,万一刘备进军益州,刘璋将两线受敌。这也是刘璋非常不愿意看到的局面

标签:口似悬河意思典故出处 上一篇:骄兵之计典故出处介绍 下一篇:手起刀落什么意思? 返回列表我要分享

相关推荐相关推荐

抢占沙发抢占沙发
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吾爱诗经网立场。

网友评论

猜你喜欢猜你喜欢

业界动态 / 本周热文 / 你言我语

最近更新

最新排行

历史图库更多+
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