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点logo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华夏历史 > 清朝历史 > 清朝的披甲人是什么人?

清朝的披甲人是什么人?

时间:2020-05-21 09:26:14来源:本站整理作者:戴老师讲历史阅读:

我们在很多影视剧或者古书当中,都会看到,古代的犯人经常会被流放,而在清朝时期,基本上就是“发配宁古塔”,犯人当然对于这样的结果非常恐惧,因此很多人也就会很好奇,宁古塔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,为何发往宁古塔的人会那么害怕?不仅如此,还有说是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,这个披甲人又是什么人,为什么要把犯人发给披甲人为奴?清朝时期的披甲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,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
清朝的披甲人是什么人?

1、披甲人的来源

所谓披甲人其实很容易解释,什么人是披甲人?就是在边关驻守的将士,这在清代表现的尤为强烈,由于清代是以关外入主中原的方式进行的统治,所以他在关外本身就有许多固有的疆域和势力范围,在入住中原之后也不会因此放弃曾经的那些势力范围,但是由于中原花花世界迷人眼,所以在清朝入主之后,原先势力范围的大量族人不可避免的开始入关寻求更好的生活。

在这种情况下,清政府必然需要找到一支可以替自己驻守以往故地的替代品,这个替代品自然就是所谓的“披甲人”,一开始,清政府其实是打算从八旗中抽调组建这么一群人,但这些人与其说是将士,不如说其实是弃子——因为同样的自己人,有的人就入关享受花花世界去了,而他们却要在冰天雪地里过一辈子,这样自然是很不合理的。

因此这个提案很快就被部分否决,因为清政府“答应”过八旗子弟,在入关之后要对他们进行“恩养”,他们不需要从事劳作就可以获得衣食,同时还允许他们进行圈地和掳掠人口。因此八旗子弟在进入中原之后很快就都变成了新的地主,指望这些人再回去驻守冰天雪地?显然不太现实。

那么,占全国人口最多的汉族人呢?他们可以去做这项工作吗,毕竟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政权了,征发汉儿前去戍守疆域这本来就是历代的常见做法。但是清政府还是否决了,因为他们不放心——原先关外的大量势力范围有丰富的资源,包括马匹和铁矿,以及大量的野生部族,这些资源交给被统治者驻守,谁也无法保证以后会不会再出现一次入关行为。

那么,谁来组建这支披甲人部队呢?清朝统治者最终选择了那些曾经跟着自己打天下的降人包衣们,这些人比普通的汉儿要可靠,地位呢又低于八旗子弟,因此将这些人“合理”安置到冰天雪地里进行驻守是最符合清政府利益的。

这些降人来源其实比较杂乱,除了有后金时代从辽东迫降的明代军卒与辽东百姓之外,还有大量其他野生部族的存在,另外甚至还混杂了大量的罪犯与奴隶。

清朝的披甲人是什么人?

2、披甲人最常驻守的苦寒之地

宁古塔,在辽东极北,去京七、八千里。其地重冰积雪,非复世界,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。

宁古塔辖界是盛京以北、以东皆归其统。宁古塔气候恶劣,大部分地区常年冰封,五谷不长。著名诗人吴兆骞被发配到宁古塔后,这样描述当地的气候:“宁古寒苦天下无,自春初到四月旬,风如雷鸣电激迷,五至七月阴雨连,八月中即下大雪,九月初河水尽冻。雪才到地成坚冰,一望千里皆茫茫。”

这样的地方就是披甲人需要驻守的地方,其中种种痛苦可想而知,那么,这些披甲人难道只能逆来顺受吗?为什么不尝试反抗呢?

3、披甲人的鄙视链

尽管有很多降人包衣忠心耿耿之余也曾经立下过汗马功劳,但面对这份强硬的调令,也只能乖乖低下自己的脑袋,毕竟旗人地位是要高于他们的,除非这个包衣抬了旗,也入了旗人的圈子,甚至还得到了旗主的恩宠和关照,比如说江宁织造的曹家:

清代《皇朝通志》卷七十四《氏族略·满洲旗分内尼堪姓》记:“曹氏:曹玺,正白旗包衣人,世居沈阳地方,任(内)工部尚书。”他祖父曹锡远在“沈阳中卫指挥”任上被俘,在襁褓中就沦落为后金国四贝勒皇太极府上的“包衣阿哈(家庭奴隶)”,但由于立功表现使得曹家受到皇室的青睐。

康熙年间,曹家共三代四人出任江宁织造。第一代:曹玺(妻孙氏为康熙乳母,救护康熙天花有功,受封一品夫人)第二代:曹寅(字楝亭,二月河《康熙大帝》中魏东亭原型,康熙伴读、乳兄弟)第三代:曹颙(曹寅独子,继承父职,早逝);曹頫(因曹颙无子,过继给曹寅,无法很好地完成康熙的特务任务,雍正年间被停职、抄家)。

这些包衣降人不但不能享受到胜利果实,还要被赶往几乎穷山恶水的边塞苦寒之地,抛却对旗人主子的畏惧不谈,其内心的不满可想而知。清政府对此其实也早有准备,在清政府的规划中,这些人虽然不满,但不会闹事,因为自己会给他们一个继续发泄的通道:会给他们留有部分阿哈进行发泄,这些阿哈便是地位最低的奴隶们:

八旗制度“以旗统军,以旗统民”,按照身份地位,分为“阿哈”、“披甲人”、和“旗丁”三种。阿哈即奴隶,多是汉人、朝鲜人;披甲人是降人,民族不一,地位高于阿哈;旗丁是女真人。

通过这种方式,那些降人披甲人也就有了转移矛盾的下一层对象,由此对披甲人的士气将会有很大的帮助,毕竟清政府自己还是需要这些人继续为自己卖命的。

清朝的披甲人是什么人?

4、披甲人的发泄包的更新

由于边塞要地从来都是苦寒的,一年四季里倒有一半的时间是要闲着的,加上很多年边塞都不曾发生过较大冲突(就算有冲突,很多时候这些披甲人都选择退让一番),大量富余的时间和精力使得披甲人对阿哈们的虐待极为严重,当年清政府给他们配备的阿哈们数量本就不多,哪里经得起这么搞,于是很快镇守边塞的披甲人们的奴隶们就不够了。

清政府对此也很快就出台了相应的方案——将前朝的充军流放改为与披甲人为奴即可。对罪臣的子女进行抄家之余,也可以对他们判处“与披甲人为奴”的终身苦役,这个罪名很大,基本上接近于无期徒刑,另外落到这帮披甲人手上,大概率是生不如死的。

5、清代文字狱

在雍正年间,文字狱发展到达一个小巅峰,大量无辜的士民因而获罪,比如说著名的那句诗“清风不识字,何必乱翻书”,以及那句“夺朱非正色,异种敢称王”,都惹得雍正乾隆几乎暴走,下令株连下去,甚至连已经死去的人都不放过,要开棺鞭尸方解心头之恨。

对于这些文人墨客的子女,统治者自然不会报以太多的好脸色,除了那些需要被明正典刑开刀问斩的人之外,大部分人都会被官差送往边塞与披甲人为奴,漫长的旅途和糟糕的环境,对于大部分娇生惯养的千金之体来说,无异于死亡行军。

而到达目的地之后才是噩梦的开始,由于披甲人拥有对奴隶的绝对处置权,因此很多时候奴隶们的生死不过是他们一时兴起之后的戏码,更不要说寻常的罪臣之女,落到他们手上,自然是生不如死。如果想要逃离此地呢?那么就会更加绝望的发现,由于地处偏僻,往往都是原始森林,前有猛虎后苍兕是最常见的结果,也无怪户清代人无不以此罪罚为极。

6、总结

电视剧里面的一句轻飘飘的“与披甲人为奴”,为什么总能让罪犯战战兢兢,几乎承受不住?发配充军之后将其送给“披甲人”做奴隶有多可怕相信大家已经看明白了,这里的披甲人和一般意义上士兵是一样的吗?显然不是,他们本身就是一群被抛弃的人,指望这些人心理正常无疑是奢望。

因此清政府为了让他们安心忍耐,就将大量罪人家眷罚没为奴赐予他们,让他们找到发泄之处,但这种几乎变态的制度和惩罚,实在是太不人道,宁古塔在漫长的岁月里,无尽的悲鸣与鲜血在那片冰天雪地里永远的沉默。

标签: 上一篇:亲王的妾室为什么叫格格 下一篇:康熙为何如此痛恨耿精忠 返回列表我要分享

相关推荐相关推荐

抢占沙发抢占沙发
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吾爱诗经网立场。

网友评论

猜你喜欢猜你喜欢

业界动态 / 本周热文 / 你言我语

最近更新

最新排行

历史图库更多+
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