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点logo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华夏历史 > 周朝历史 > 姬昌的大儿子为什么叫伯邑考

姬昌的大儿子为什么叫伯邑考

时间:2021-06-16 17:00:04来源:网络作者:本站整理阅读:

伯邑考,文献中又称邑考。这个名字有什么奥妙呢?古人完整的记名,有字前名后的习惯。比如孔子父亲叔梁纥,叔梁是字,纥是名。其实就是孔纥。所以伯邑考应该是字伯,名邑考。邑不大可能是封地。因为以封地为氏的话,就应该叫邑伯考了。(当然也有可能字伯邑,名考)看到还有人说考是指先父,不可能用在名字里。可是孔子的七世祖,就叫正考父。

姬昌的大儿子为什么叫伯邑考

伯邑考是文王与太姒所生嫡长子,为何没有继位,有说是早死的,有说是文王不立长而立次子的。但都没有可靠证据。从《逸周书·世俘》的记载来看,武王灭商后在朝歌帅诸侯祭祀上帝配享列祖,从曾祖太王(公亶父),到太伯,王季,虞公,再到文王,邑考。这说明武王承认长兄的政治地位,与先王同列。且此时已死。

先秦文献中没有出现过姬昌、姬发这种称呼,就是西伯昌、文王昌,小子发、武王发。男子名前是不冠姓的,女子名后(个别名前)才加姓。这是氏族制度发展到周代的特定形式。姓氏有别,各有不同的用途。

姬昌的大儿子为什么叫伯邑考

宋朝人总结说:姓以别婚姻,氏以别贵贱。姓是家族渊源的追溯,一般是以上古氏族的发源地为姓。《国语》说黄帝以姬水成,炎帝以姜水成,各以为姓。因为同姓不婚,所以女子加姓,以标志通婚的范围。

而氏是对家族社会政治地位的标志。封国,采邑,官职,祖先的表字都可以为氏。因为政治身份的多重性,所以个人和家族常会有多个氏。比方说荀林父,家族源自荀国,在晋为大夫,荀林父为中行将,所以又称中行氏,此后又分化出知氏。晋国的士氏又分化出随氏,范氏。赵氏分化出邯郸氏。所以周代的贵族至少有一个姓,一个或多个氏。

姬昌的大儿子为什么叫伯邑考

王室,公室的王子王孙,公子公孙,未得分封时以国为氏,这时他们都有潜在的继承资格。分封后则由国君命氏,算是从国君的家庭中分出去了。从此同国君要严格论君臣关系。比如鲁国的公子季友,可以叫鲁季友。季是他的字,他的子孙以季为氏,称季孙某,不称鲁某。

标签: 上一篇:周赧王的结局有多窝囊 下一篇:周天子是如何失去权力的 背后三大原因解析 返回列表我要分享

相关推荐相关推荐

抢占沙发抢占沙发
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吾爱诗经网立场。

网友评论

猜你喜欢猜你喜欢

业界动态 / 本周热文 / 你言我语

最近更新

最新排行

历史图库更多+

回到顶部